動脈硬化斑塊 : 神經系統的角色
交感神經活性降低可使動脈壁的神經纖維解體,縮小動脈斑塊
過去30年,在動脈硬化的致病機轉上,
脂肪代謝和免疫發炎系統間的交互作用愈來愈清楚。
近來的新發現顯示 : 神經系統也在此扮演重要角色。
一個跨國團隊發現一條腦動脈迴路,
裡面包括進出動脈外壁的纖維,鄰近動脈斑塊處。
這些纖維會和斑塊上的免疫細胞影響老鼠及人類的斑塊大小。
這個神經免疫血管交接口 (Neuroimmune cardiovascular interfaces,NICIs)包含感覺輸入神經,傳導至杏仁核,誘發交感神經。
動脈斑塊大小和血管外壁的神經纖維密度相關。
當交感神經活性增加時,動脈斑塊的大小會增加。
相反地,交感神經活性以藥物或切除腹腔神經節的方式減弱時,
NICIs的神經纖維會解體,進而使動脈斑塊縮小,並增加斑塊的不穩定性。
此研究作者假設動脈斑塊發炎處在一個惡性循環 :
當感覺神經釋放訊息至大腦,大腦反應後,使血管壁的交感活性增加,
使動脈壁上的淋巴球接受訊息,產生發炎反應。
若此假設為真,降低動脈壁交感活性的藥物可能也可治療動脈粥狀硬化。
參考資料
1. Mohanta SK et al. Neuroimmune cardiovascular interfaces control atherosclerosis. Nature 2022 May 5; 605:152.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4673-6)
2. Clyburn C and Birren SJ. Crosstalk between nerves, immune cells and plaques drives atherosclerosis. Nature 2022 May 5; 605:32. (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2-00508-6)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