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 : 自我電子監測效果佳
電子監測且自動提示更換藥物可克服臨床惰性
自我監測及自我藥物調整可幫病人改善血壓,但要成為一個成功計畫需要花時間及金錢訓練,設置裝備且加派人力。
數位方式可能是更能執行且花費更少的方式。
英國的研究者收案622名門診病患,平均年齡66歲,血壓 >140/90 mmHg。
這些人一組被分到數位自我監測,一組則被分到尋常照護。
數位組被訓練固定使用線上自動化血壓計,並將資料電子化。
當病患家裡的平均血壓超出目標連續2個月,就會啟動更改藥物的流程。
尋常組的血壓監測及藥物調整皆在常規門診進行,家中血壓監測與否視病患與醫師而定。
經過12個月,結果如下 :
1. 數位組的藥物調整次數較尋常組多 。
2. 門診量測血壓的平均變化 : 與收案時的基礎值比較
(1) 數位組 : 收縮壓下降13.3 mmHg,舒張壓下降6.2 mmHg。
(2) 尋常組 : 收縮壓下降9.8 mmHg,舒張壓下降5.5 mmHg。
3. 若用基礎血壓值或社經地位做次分析,數位組得到的血壓下降效果相同。
4. 年紀大的患者 (≥67歲) 數位組沒有顯著差別。
有些醫師已經使用病患的家中血壓進行高血壓治療。
此研究顯示若用有組織的方式參考家中血壓,對病患是有益的。
此外,此數位監測方式可減少處方者不想改藥的臨床惰性。
本篇作者估計 : 使用此方式降低血壓,可減少約10%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發生率。而且此數位監測法是能被量化且病患可負擔的。
參考資料
McManus RJ et al. Home and online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blood pressure (HOME BP) using a digital intervention in poorly controlled hypertension: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BMJ 2021 Jan 20; 372:m4858. (https://doi.org/10.1136/bmj.m4858)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