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叢和憂鬱症有關

憂鬱症患者的糞便帶有改變腦化學物質的腸道菌叢代謝物 

 

小型研究顯示腸道菌叢可能和憂鬱症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有關。 

然而此相關性被許多人質疑,因為腸道菌叢影響腦中化學物質的機轉未明。 

 

中國的團隊研究311個MDD患者及健康人的糞便檢體。 

其中和MDD明顯相關的有47種細菌,3種噬菌體,50種糞便代謝物。 

若將這些生物標記結合在一起,可用糞便準確區分MDD和健康人。 

更重要的是,和MDD相關的腸道菌叢代謝物是會進入血液影響腦化學的物質如 γ-aminobutyrate, phenylalanine, tryptophan,代表這些代謝物可能和MDD相關。 

 

這份報告提供腸道菌叢可能改變腦化學物質,進而影響MDD風險的潛在機轉解釋。 

過去的研究顯示MDD患者的糞便如果轉殖到老鼠,會產生類似憂鬱的行為。 

益生菌是否可治療或預防MDD? 仍待後續研究。 

不過這證明我們的健康和腸道菌叢息息相關。 

 

參考資料 

Yang J et al. Landscapes of bacterial and metabolic signatures and their interaction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s. Sci Adv 2020 Dec 2; 6:eaba8555. (https://doi.org/10.1126/sciadv.aba8555)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冠狀動脈無阻塞的心肌梗塞 (MINOCA)

肺炎新抗生素 - Lefamulin

糖尿病新藥 - Tirzepat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