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引起的急性上腸胃道出血處理
美國胃腸科醫學會指引描述了危險分級,內視鏡處理,氫離子幫浦阻斷劑及輸血
美國最常住院的腸胃道疾病為急性上腸胃道出血。
美國胃腸科醫學會 (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ACG)綜合了最近發表的多個指引,根據證據等級制定建議。
此指引只針對潰瘍出血的部分。
強烈建議 (中至強度證據)
1. 潰瘍若為"活動性出血"或"非出血但可見血管"時,需做內視鏡。
2. 內視鏡治療成功後,應給予高劑量氫離子幫浦阻斷劑 (Proton-pump inhibitor,PPI)3天。給法可持續靜脈注射或間斷靜脈注射或口服給予。
有條件的建議 (低強度證據)
1. 急診室應進行早期風險分類。低風險者 (Glasgow-Blatchford分數 0–1分者)應出院門診追蹤。
2. 應限制輸血,例如只用在血色素≤7 g/dL 。
3. 促腸胃蠕動藥紅黴素Erythromycin應在內視鏡前輸注。
4. 住院24小時內應做內視鏡。
5. 高危險潰瘍應做內視鏡治療。
6. 不可單獨注射腎上腺素,需合併使用其他止血工具。
7. 做完內視鏡,給予靜脈注射PPI後,應給予患者口服一天兩次PPI兩週。
8. 若病人再次出血,應再做一次內視鏡,而不是手術或栓塞。若內視鏡治療失敗,則應做栓塞。
根據文獻回顧,可看得出建議的細微差異。
在 (1) 有黏附血塊的潰瘍是否需做內視鏡治療,(2) 做內視鏡前是否應先給PPI,這兩點仍無定論。
文獻並不支持這種做法,但治療大多是個人化的,主要還是根據再出血的可能風險。
高風險潰瘍做內視鏡治療和靜脈PPI的證據很強,但其他建議則是有條件的,因為證據等級低。
這份新出版的指引應作為目前處理潰瘍引起的急性上腸胃道出血標準。
參考資料
Laine L et al. ACG clinical guidelin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and ulcer bleeding. Am J Gastroenterol 2021 May 1; 116:899. (https://doi.org/10.14309/ajg.0000000000001245)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