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造成的心理影響
隔離Quarantine是一種為了減少疾病傳播,將接觸感染源的人阻絕起來的方法。最近廣泛被使用在冠狀病毒的流行期。
刺絡針Lancet發表一篇量性研究的回顧,統整24篇隔離對心理的影響。
這些人分別在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伊波拉病毒,H1N1新型流感,中東呼吸道症候群(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及馬流感時接受隔離。
此篇研究亦探討造成壓力的主要因子。
隔離會讓民眾及醫療工作者的心理壓力增加。有辦法可減少這些壓力源。
結果如下 :
1. 5個有非隔離對照組的研究顯示 :
(a) 一般民眾和醫護人員都會有心理壓力。
(b) 心理壓力包括 : 焦慮,沮喪,憤怒,易怒,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2. 其他的描述性研究顯示類似的心理壓力,而這在隔離後可持續好幾個月。
3. 少數研究探討造成個人壓力的因子,包括之前有精神方面困擾,以及身為醫療工作者。
4. 隔離相關的因子包括隔離時間,資訊不充足,補給缺乏,社會及家庭隔離,可能被感染的恐懼,財務壓力,汙名化。
5. 減緩這些心理壓力的方法包括 : 減少隔離時間,提供疾病及傳播風險詳細的資訊,調整家庭及朋友的虛擬網絡,提供隔離時適當的補給(包含電話,WIFI,食物,書籍,遊戲等),強調隔離對他人是有幫助的。
疾病大流行會加速我們的行為往災難化走,也會改變我們的認知。
這篇回顧確認了隔離會產生許多心理的負面影響。
當焦慮及沮喪的症狀混在一起時,有些會進展為PTSD。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 : 醫護人員面對此情形特別脆弱。
此篇回顧提醒我們 : 要改善焦慮,我們應該提供病毒的詳細資訊,傳播風險,致死率,隔離的程度範圍給大眾,並提供足夠的補給及讓他們與社會的聯繫更方便。
因為焦慮會扭曲人們的思緒,讓人做出不當的行為包括極度避免接觸且汙名化隔離者。
參考資料
Brooks SK et al.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quarantine
and how to reduce it: Rapid review of the evidence. Lancet 2020
Feb 26; [e-pub].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0460-8)
留言